孕酮(Progesterone)是一种由卵巢黄体、胎盘及肾上腺分泌的类固醇激素,在女性生殖健康和妊娠维持中具有关键作用。它不仅能调节子宫内膜为受精卵着床做准备,还能在妊娠早期抑制子宫收缩、支持胚胎发育。孕酮检测是妇科、产科及生殖医学领域的重要检查项目,尤其适用于评估黄体功能、辅助诊断不孕症、监测妊娠状态以及预测先兆流产风险。近年来,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普及和孕期管理的精细化,孕酮检测在临床中的需求显著增加。
孕酮检测主要通过血液样本进行,临床中主要关注以下场景:
1. 孕期监测: 妊娠早期(孕7周前)需动态监测孕酮水平,若数值低于正常范围可能提示黄体功能不足或异位妊娠风险;孕中晚期监测则用于评估胎盘功能。
2. 排卵判断: 结合基础体温和B超,通过孕酮升高(>3ng/mL)确认是否发生排卵,辅助不孕症诊疗。
3. 黄体功能评估: 月经周期第21天(黄体中期)检测,若孕酮<10ng/mL可能提示黄体功能不全。
4. 药物疗效跟踪: 对使用黄体酮保胎或促排卵治疗的患者,需定期复查以调整用药方案。
目前主流的孕酮检测技术包括:
1.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(CLIA): 通过抗原-抗体特异性反应结合化学发光信号定量,具有灵敏度高(检测下限可达0.1ng/mL)、自动化程度高的特点,广泛应用于大型医疗机构。
2. 放射免疫分析法(RIA): 使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物,检测精度较高,但存在辐射污染风险,已逐步被非放射性方法替代。
3.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(ELISA): 成本较低,适合批量检测,但操作步骤较繁琐,耗时较长(通常需2-4小时)。
近年还涌现出液相色谱-质谱联用(LC-MS/MS)等更精准的技术,主要用于科研或特殊病例的复核检测。
孕酮正常值因检测方法、生理状态不同而有所差异,常规参考范围如下:
• 成年女性(非孕期): 卵泡期:0.2-1.5ng/mL 黄体期:2.8-28ng/mL 绝经后:<0.7ng/mL
• 妊娠期: 孕早期(1-12周):9-47ng/mL 孕中期(13-28周):17-146ng/mL 孕晚期(29-40周):55-255ng/mL
• 男性: 0.1-0.5ng/mL
注:不同实验室可能采用不同检测系统,具体应以报告单标注的参考区间为准。单次检测结果需结合临床表现综合分析,动态监测更能反映真实生理状态。